奖项申报 报名参会

系列活动

当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,我们在看什么?

当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,我们在看什么?
伯乐营销创始人&CEO 张文伯

当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,我们在看什么?


伯乐营销创始人&CEO张文伯的答案是“情绪”,12月19日,金触点·2018全球商业创新峰会上,他分享了电影营销的核心逻辑。


以最近电影圈的焦点《地球最后的夜晚》为例。它是一部由汤唯、黄觉主演的文艺片,青年导演毕赣作品,将于今年12月31号上映。在本月16号前,这部电影与过往的很多文艺片一样,猫眼想看指数寥寥(1000多人),16号当天,这项核心指标却突然暴增增20倍(超过2万人),随后抖音相关视频播放超过4000万次,影片预售票房也一路斗升,迄今已超过6000万,位居中国影史第二名,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中。

 

而这一不可思议的成绩都是因为电影当天释出的新媒体海报,右上角有四个字——“一吻跨年”——在2018年的最后一晚,和最爱的人去电影院看《地球最后的夜晚》,然后在电影结束的时刻相拥相吻到第二年。

 

张文伯认为,这部电影点燃观众的,不是电影调研,也不是演员,而是购买力。它清晰地指向了跨年的时间节点——当情侣们为这个两、三周之后的重要日期寻找一个浪漫又不同寻常,同时又在经济实力允许范围内的动作时,《地球最后的夜晚》正好提供了一个充满仪式感的机会。

 

其实所有的营销都是在产品的功能属性和情绪需求之间寻找平衡点,前者是表层的,后者是深层的、心理的、需要营销挖掘的。而电影营销,就是要把情绪属性进行扩展,激活消费者潜意识里的情绪、情感或者情怀。

 

比如《战狼》的“范我中华者虽远必诛”,《红海行动》的“蛟龙出海,扬我国威”,都是对观众情绪的引导。八年前凭借1500万成本收割了3.4亿票房的黑马电影《失恋33天》也是如此——宣传语“失恋并不是一件坏事,它可能是你下一段幸福的开始”、“爱就疯狂,不爱就坚强”都是对情绪的调整。

 

“电影这种产品包含了非常强的精神属性,一旦给它找到了贴切的情感号召,就特别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反映。”张文伯说,“而且激活之后的情绪是持续的,可以向外部无线扩展,此时就非常适合各行各业的品牌主进行联合营销。”



现场视频: